防汛來了,高速人新聞宣傳該做些什么
來源:第四綜合巡檢辦 作者:劉麗 發布時間:2022-08-27 16:09:15
還記得2017年那場秋汛嗎?是交投鄂西北人永遠難忘的日子。暴雨洪水導致的高速公路沿線多發滑坡塌方、路基沉陷、路面沖毀、防護設施損壞等災害。
領導班子親臨水毀路段,駐守陣地,現場指揮搶險保通工作,冒雨深入缺陷工程和水毀重災點,現場踏勘,研究部署災害治理工作...
挖掘機手接到命令從東西南北各個工地連夜趕赴現場搶險救災,在泥濘到看不見路面時毅然伸出自己的雙手,夜以繼日的奔赴一線搶險保暢通....
暴雨擊垮了城市的防線,也浸泡著巡檢、養護、施工人的心,由于長時間沒有進水,干硬的泡面難以下咽,他們“靈機一動”,將面桶伸向了雨中...
最早最先最多人最多設備沖在第一線的是誰啊?毫無疑問,就是我們高速公路人。又是一年防汛時,我們現在該做些什么?又該怎么去宣傳?我想說說自己的想法。
一、首先要密切關注本路段的天氣及路況,對初次降雨、最大雨災、應急預案啟動、結束等可以重點報道;其次對本路段的應急物資、人員準備情況要充分掌握,對應急措施和受災情況,以及災情結束后生產自救等等,要及時跟業務部門溝通掌握。再一個就是對于本路段的疏導路線,以及鄰省的天氣、路況、車輛疏導情況也要爭取掌握。
二、面對汛情,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,防汛搶險宣傳報道中,要堅持以人為本,高度關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,突出一個“快”字,從權威部門、權威渠道獲得第一手信息,及時發布。同時宣傳普及預防、辨別、避險、自救等地質災害防治應急知識,提高人民群眾自救、互救能力。要客觀、穩妥、真實、準確地報道災情,正確把握導向,不過度渲染,不刻意炒作,不為爭奪眼球造假新聞,不為單一追求速度放棄核實,稿件采寫和發布前,要多核實,防止新聞失實。
三、“如果你拍得不夠好,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”,報道方式上也須要調動文字、圖片、視頻、直播、無人機拍攝等綜合報道手段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報道,融媒齊動,給力傳播,豐富多種報道形態。好的新聞攝影圖片不是把光線與影像運用的多么出神入化,也許畫面仍中有很多噪點,但在讀者看到它,它用影像與時間的定格講述出一個故事,這便是一好的攝影作品。即求事實的真實,形象的真實,也就是說,要真人、真事、真現場,要使新聞照片的畫面、構圖、人物的情感,情趣達到和諧統一,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,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。
四、在我們的兄弟姐妹奮戰一線的時候,通訊員除了前面講的播報災情、措施之外,還要記得抓現場、抓人物、抓典型。任何災難面前,人永遠是第一位的。我們要多去寫那些為過往司乘解困救難的典型人物和故事,要多寫那些帶領廣大員工緊急救援、抗災自救的典型人物,要寫上級單位的關注與反應,寫后方對受災群眾的關懷和救助,寫受到救助的群眾對交通人的感恩之情等等...
在這里還需要強調的是,不論是選擇立意角度,還是選材角度或表現角度,通訊員一定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、輿論導向、新聞志向、工作取向,同時,要突出一個“新”字。報道所選的角度必須做到立意新、題材新、表現手法新,只有這樣才能夠寫作出好的新聞作品,從而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和感染力。